一、接头构成高压胶管的扣压式接头主要由接头芯子、螺母和外套三部分组成。接头芯子:接头芯子的性能受多个因素影响,包括芯杆的长度、结构形状、壁厚及所用材质。在密封性和防止拔脱方面,芯杆的长度通常越长越好,但若长度过长则可能导致材料浪费和制造成本上升。为了避免在扣压过程中芯子端部的堆胶现象,通常设计时会将
一、接头构成
高压胶管的扣压式接头主要由接头芯子、螺母和外套三部分组成。
接头芯子:接头芯子的性能受多个因素影响,包括芯杆的长度、结构形状、壁厚及所用材质。
在密封性和防止拔脱方面,芯杆的长度通常越长越好,但若长度过长则可能导致材料浪费和制造成本上升。
为了避免在扣压过程中芯子端部的堆胶现象,通常设计时会将其长度设定为比外套略长。
二、芯杆部结构形状
芯杆的结构形状多种多样,其中最常见的设计有R槽和锯齿形槽。这些结构能够增大摩擦面,从而为橡胶流动提供足够的容胶空间。
目前,在钢丝编织管中普遍使用R槽,而在高压缠绕管中则通常采用锯齿形槽。
三、材质选择
接头芯子一般采用20#、35#、45#碳素结构钢,以抵御扣压过程中芯子内孔变形带来的液体阻力增大。芯子壁厚的选取很重要,通常在1.5-3.5mm之间,通径较大的情况下应选择较大的值。芯子外圆直径与胶管内孔之间的过盈量不应过大,以免损伤内胶并造成装配困难。而芯子内孔过小则会导致液体阻力增加,造成压力损失。
由于芯子外圆直径受到设计限制,而胶管尺寸变化较大,因此,优化扣压量是满足接头总成性能最小通过量要求的关键。
四、接头外套
接头外套的内孔尺寸应适度大于增强层的尺寸,否则将难以安装,甚至可能导致增强层完全松散。一般建议间隙控制在1-1.5mm之间。
外套内部的槽形设计对接头质量有直接影响。目前常见的槽形包括直孔无槽式、锯齿槽式以及环形与锯齿槽组合式。棉线纤维编织胶管因工作压力较低且拔脱力小,通常采用无槽结构。相较而言,钢丝编织胶管在扣压时容易出现增强层弯曲变形,因此常使用锯齿形槽。
对于钢丝缠绕管,由于层数较多,增强层的单边厚度可以达到最大3.6mm。在扣压过程中,为了使增强层形成波浪形变形并嵌入槽内,通常采用环形和锯齿形槽组合,这种设计比单独的锯齿槽宽2/3,具有更强的抗拔脱能力。